从中医角度思考抑郁症
“抑郁症”,近期被推上热搜榜,全民都在讨论这个话题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统计,全世界有超3亿人受抑郁症困扰。且病人数量在快速增长。
抑郁症的典型症状为:情绪低落、思维迟缓,活动减少。存在无助,无望,无用的状态。网络上的相关内容,大多数为现代医学的解释、很少见从祖国医学的角度分析抑郁症。
“抑命症”在中医疗病范畴里,属于“情志病”,属于“神”的内涵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“形”与“神”要统一。“形”指的是人的肉体,人的内脏器官至皮肤毛发,属于形”;“神”指的是人内在思想、思维、情绪、意志、魄力等等。
《黄帝内经》讲:五脏藏神,而心为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”,“心藏神、肺藏魄,肝藏魂,脾藏意,肾藏志。又心主喜、肺主悲、肝主恕、脾主思、肾主恐。
情志的太过与不足,均会伤及内脏。如过喜伤心,即过度的欢乐,大笑,会伤心脏。如金庸电视剧里:洪七公与欧阳锋大战之后,相视大笑而忙。大笑伤心,估计是心梗了。当然这是电视剧,但道理确是如此。
“过悲伤肺”,如林黛玉,天天悲伤,见到落花也能哭个一天一夜,最后是肺病而死。
“过恕伤肝”,这个就见得多了,常有人大恕,被气到壮血,或被气到脑血管爆裂。血压狂飙。
“过思份脾”、读书人多见。现在的学生,大都有这个问题。思虑或思考过多,会伤及脾胃。反过来,如果脾胃不好,或者进食过多,也会影响思考,影响学口。有些食物消化比较慢,如果停留在胃里时间长的话,就会影响脾胃功能,加上学习的人久坐是常态,伤害会加倍。
“过恐伤肾”,古代这种情况多见,比如天子大怒,有些官员就吓尿了,然后一病不起。现代也有,常见于儿童,如有些儿童说话结巴,就有可能是因为恐惧而出现肾虚,有部分男孩出现过早排精,也可能跟恐惧有关。孩子的恐惧,往往来源于父母、老师,或者校园欺凌。
情志的问题,早期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或者自我调试得到缓解。时间久了,对形体造成影响,甚至出现身体不可控的损伤。
前面讲到,形与神要统一,拿《黄帝内经》的话讲,就是“形与神俱”。形与神不统一,神志无法受控制,形体也会很痛苦。最终出现无法自主控制的结剧。最近的热门话题,就是如此。
在治疗上,我认为,西药的治疗是无效的。西药能暂时控制情绪,但它其实是在压制身体。早期身体的反应不大,西药尚能控制,越往后,西药攻效越低,而人的形神状况则越差。西药反而成了帮凶。
中医治疗,首要原则是要回归形神统一。情志病的状态,不外乎两种情形:形弱神强,形强神弱。
形弱:形体虚弱;
神强:思虑亢奋;
形强:形体气血郁结不通,内脏壅塞;
神弱:神志过耗,思虑呆滞。
形弱神强之人,应加强体能运动,强化五脏六腑功能。减少思虑,平复情绪。
形强神弱之人,应减少饮食,加强运动。促进排泄,疏通五脏六腑。同样减少思虑。多作冥想,放空大脑。
在治疗上,中药及针灸,可以辅助身体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