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三期祛瘀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
零盟2024-06-11 03:36:55

三期祛瘀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症



  子宫内膜增生症,是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,使内膜组织中的腺体过度增生,腺体与间质比例失调,最终导致子宫内膜发生病变的疾患,有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。
  临床主要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,可归属于中医学“崩漏”范畴中医药治疗可以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,改善患者月经紊乱、贫血等情况,缓解焦虑情绪。



“崩而内有瘀血,故时崩时止,
淋漓不断。”
——《诸病源候论》

  子宫内膜增生症多见于月经不规律的女性,根据中医学伏邪理论,认为其发病之“瘀”并非短时而成,应为长期潜藏体内的“伏瘀”。


“女子胞中之血,每月一换,
除旧生新,旧血即是瘀血”。
——《血证论》


  女性经行之际,气血下注胞宫,胞宫得开,旧血当随经血排出,则瘀血去而后新血生,完成胞中之血的新旧交替。


  若因禀赋不足、饮食不节、情志失畅、劳倦过度等出现月经紊乱,旧血排出不尽,而新血再生,周而复始地新旧之血转换不全,形成已成之瘀难排、又成新瘀的状态,导致胞宫胞络瘀血稽留不散,久则潜藏体内,终成伏瘀。



三期祛瘀法”分期治疗

  根据临床症状将子宫内膜增生症患者的月经周期进行新的划分:

经行期(月经第1~5天)

经漏期(月经第6~12天)

经净期(月经第13天至下次月经来潮前1天)


  结合伏瘀致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,运用“三期祛瘀”法,按照月经周期分期治疗。


经行期:行气活血、化瘀消癥,助伏瘀排出

经漏期:益气清热、祛瘀止血,进一步祛除伏瘀并防新瘀形成

经净期:化痰散结、行气消瘀,预防新瘀再成,截断病势


经行期:行气活血、化瘀消癥

  经行期部分瘀血可随经血之势而泄,而深藏之伏瘀难去,则胞宫难安,经血妄行,溢而不止,可见阴道大量出血、经期延长,治宜重用化瘀消癥之品瓦解坚实之伏瘀,并配合行气之品顺势而治,通泄胞宫,助伏瘀排出,以求祛瘀生新。

方名:宫清方

功效:行气活血、化瘀消癥

组成

  益母草30g,生蒲黄18g(包煎),马齿苋30g,仙鹤草15g,川牛膝18g,王不留行12g,莪术12 g,川芎9g,麸炒枳壳18g,当归9g,党参30g,黄芪30g,炙甘草6g

  常连用5天

  方中重用益母草活血养血调经,生蒲黄、马齿苋、仙鹤草为刘教授治疗崩漏的常用药对,三药合用既可活血化瘀又可凉血止血,川牛膝、王不留行、莪术活血通络,川芎、枳壳增强行气活血之效,共引伏瘀下行排出;当归补血和血,党参、黄芪健脾益气以补气生血,使新血得生;炙甘草调和诸药。全方功在行气血、通经络、除伏瘀、消癥积,使旧血可去,血得归经,新血则生。


经漏期:益气清热、祛瘀止血

  经漏期血行减缓,本当顺势而出之瘀血稽留体内,渐成新的伏瘀,同时经漏不止,胞宫难闭,精气日渐损耗,可导致气阴两虚、阴虚内热之象。一味单纯使用止血药可能止漏效果并不理想,且容易闭门留寇。故此期同用益气清热之药与凉血止血之品,同时辅以祛瘀法,使瘀去血止、气阴得复。

方名:通用止血方

功效:益气清热、祛瘀止血

组成

  党参30g,炙黄芪30g,地榆30g,马齿苋30g,仙鹤草30g,绵马贯众炭30g,棕榈炭15g,蒲黄炭18g,茜草炭15g,煅龙骨30g(先煎),煅牡蛎30g(先煎),海螵蛸30g(先煎),赤石脂12g,三七粉3g(冲服),炙甘草6g

  常连用7天

  方中党参、炙黄芪健脾益气,气盛则统摄有权,血可自止,且气能行血,可促伏瘀尽快排出;地榆、马齿苋、仙鹤草既可清热凉血又可化瘀止血;绵马贯众炭、棕榈炭、蒲黄炭、茜草炭等中药炭药与煅龙骨、煅牡蛎、赤石脂、海螵蛸合用共奏收敛止血之功,三七粉止血而不留瘀、化瘀而不伤正;炙甘草调和诸药。全方收中有散,补中有行,止血不留瘀,养阴不留邪,益气、清热、养阴、止血并举,使伏瘀得去,虚热得清,以防新瘀生成。


经净期:化痰散结、行气祛瘀

  经净期是机体气血自调的最佳时期,治疗应以防为要。伏瘀深藏胞络胞宫,不易根除,经过经行期、经漏期的治疗后仍可能有残留伏瘀未清除,而机体可因外感、饮食、情志等因素产生痰、湿、热、郁等诸邪,进而阻碍血行蕴生新瘀。

  故此期治疗应着眼于致瘀之因,阻断瘀血形成的途径,防止新瘀再生,从而阻断疾病的进一步发展。

方名:止痛调血方

功效:化痰散结、行气祛瘀

组成

  益母草15g,牡蛎18g(先煎),醋鳖甲12g(先煎),浙贝母12g,海藻12g,连翘12g,延胡索18g,香附12g,木香12g,生蒲黄18g(包煎),赤芍12g,白芍12g,杜仲12g,续断18g,茯苓12g,炙甘草6g

常连用10~14天

  方中益母草活血调经兼清热利水;牡蛎、鳖甲药对出自《医级》中牡蛎鳖甲散,二者同类相从,增强化痰软坚散结、活血消癥扶正之功;浙贝母、海藻、连翘清热化痰散结;延胡索、香附、木香调畅气机,气行则血行;生蒲黄、赤芍、白芍活血养血止痛;杜仲、续断补益肝肾,茯苓健脾益气兼利湿,达扶正祛邪之功;炙甘草调和诸药。全方从气、血、痰、热、湿等致瘀途径阻断新瘀形成,达截断病势之目的。





阅读量:12648